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郑淯心
流水线上,一个个枕头、床垫正在密集制作中,并在不同的实验室历经按压、金属测试、燃烧测试等流程,再运送至宜家。
这一场景发生在位于浙江嘉兴市嘉善县的盛诺集团(1418.HK),9月17日,记者走进盛诺集团工厂。
这家拥有19年历史的企业,是宜家记忆棉床上用品和舒适用品的制造商。自2015年与宜家合作以来,不仅逐渐发展成宜家创新型供应商,与宜家共同开发凝胶凉感床垫,还完成了车间的重新规划,产能大幅提升。
2018财年,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额占宜家全球采购总额的28%。其供应链系统保障着宜家商场的货物供应,商场则会把消费者的需求反映到供应链上,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
宜家中国2018财年(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的零售额为155亿人民币,这家企业,正在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并持续加大投资。
供应商与宜家
盛诺集团是一家2018年总营收近38亿元的港股上市公司,集团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家居产品、聚氨酯泡沫等业务。
宜家对供应商有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包括对于供应商的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一套详细的品质管控和评判标准,这在宜家内部被称为“I-WAY”行为准则,即宜家采购商品、材料和服务的行为准则。IWAY考察供应商在社会、环境和工作条件等各方面的状况,它是供应商与宜家开展业务的前提条件。
2015财年,盛诺集团通过宜家对新供应商的评估,正式成为其供应商,5月开始向宜家供货。
盛诺集团董事长林志凡对记者称,在和宜家合作的过程中,碰到过很多的困难,毕竟和宜家这样的世界级顶尖企业合作,其要求的是世界级东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董事局内部存在很大的争议,争议的点在于,究竟要不要和宜家合作,因为相对利润很低,通过合作能得到什么?”
林志凡认为,企业要发展壮大并不能只看短期,集团如果展开和全球顶尖厂家的合作,意味着必须推动内部管理优化,这一动作从企业内部自发推动起来,进程较慢。经过讨论,盛诺集团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即不管投入多大,这件事都要干,且得干好。
宜家方面称,一开始和盛诺集团合作时,发现盛诺集团的工厂面积绵延较为广阔,床垫生产的不同环节,均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直接增加了床垫生产过程中的内部运输物流成本。
宜家开始就这些问题和盛诺集团沟通。
盛诺集团亦开始意识到工厂周转区多、生产流程比较分散。宜家决定给盛诺集团提供人才方面的帮助,并由宜家的精益生产专家对工序进行指导。
指导的环节包括海绵的切割以及最后的包装等,意图缩短盛诺集团整个生产流程,整合盛诺集团的资源,优化生产流程。
数据统计显示,改造后盛诺集团床垫布套的产能提高了50%左右。
宜家还为盛诺集团带来一个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收集生产线上的数据,监测不良率,使得对生产的改善有据可依。
通过上市项目,盛诺集团工厂的两班生产制顺利改成一班生产制,工人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盛诺集团方面称,和宜家合作能获得长期稳定的订单,以促进利润和业务的增长,尤为关键的一点是,能实现知识传输和供应链的重新整合优化,宜家还会在过程中分享顾客的需求、技术新实践的行业参照等内容,共同探索一些领先的理念,一起在生产和产品上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林志凡称,“经过长期的努力,通过和宜家的合作,一步一步来把这家工厂流程简化改造得高效,也更新工厂经营管理的理念,我觉得这才是和宜家合作最值钱的地方。”
在帮助供应商精益生产和指导企业战略之外,宜家同时积极推动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上的改进。宜家中国测试及培训中心经理张丹在分享中介绍,她所供职的中心是宜家在瑞典阿姆霍特总部以外所设立的第一家自己拥有的集产品测试以及供应商、员工培训为一体的实验室。
该中心除了提供纸板包装材料、家具、纺织、玩具、窗帘、皮革、食品接触材料等多领域的测试服务外,还负责监控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此外,还会为供应商品质管控出谋划策。
宜家中国测试及培训中心是如何确保产品质量的呢?张丹举例,仅一款普通的弹簧床垫产品,在到达消费者终端之前,需要接受200项以上的测试,其中包括物理机械性能、燃烧性能、甲醛、挥发性有机物、气味等多维度的测试。
宜家中国测试及培训中心每年出具的测试报告超过6万份,测试数量达到20万次。如今,测试业务已经迈向全球化,95%的业务来自亚太地区,5%来自欧洲及美洲等地,每年为约1600家供应商提供测试服务,其中68%是中国地区供应商。
宜家的供应链逻辑
宜家分为两大集团,英特宜家集团和英格卡集团。英特宜家集团负责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物流部分;英格卡宜家集团负责零售和购物中心,这样分割的好处就是,英格卡集团可以更加专心地服务于消费者。
这一架构也是在近年才发生变化的。
宜家家居(IKEA)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在1982年将宜家捐献给了位于荷兰的斯地廷·英格卡基金会(StichtingINGKAFoundation),建立了一个由基金、信托基金和控股公司组成的复杂体系。
宜家体系主要由分属不同管理层和所有者、相对独立的两个公司运营。一家是负责经营业务的“英格卡集团”(TheIngkaGroup,包括INGKAHoldingB.V.及其控制的实体),由斯地廷·英格卡基金会拥有,另一家是负责提供特许加盟许可的“英特宜家集团”(InterIKEAGroup,包括InterIKEAHoldingB.V.及其控制的实体),由位于列支敦士登的Interogo基金会(InterogoFoundation)所有。
英格卡集团作为英特宜家集团最大的特许经营商,负责运营全球的宜家商场,但需要向“宜家”品牌拥有者英特宜家集团支付特许加盟费用,缴纳额为宜家商场整体营业额的3%。
从2016年9月1日起,宜家品牌拥有者“英特宜家集团”接管了“宜家”全部产品开发和价值链管理的职能,“英格卡集团”转变为单纯的零售商,其业务的开展基于与“英特宜家集团”签署的特许经营协议。
宜家的内部协同开始变得更加高效,宜家的供应链系统保障者宜家商场的货物供应,同时商场会把消费者的需求反映到供应链上,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
英格卡集团2018财年(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在全球30个国家或地区开设了367家宜家商场,宜家商场销售收入348亿欧元,净利润15亿欧元,共接待了8.38亿访客。其中宜家中国在2018财年的零售额155亿元人民币,共接待了超过1亿位访客。
自1998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商场以来,宜家已在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南京、大连等城市开设了28家商场、2个体验中心和3家荟聚购物中心。
除瑞典以外,中国是唯一拥有宜家完整价值链的国家,在2018财年,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额占宜家全球采购总额的28%,供应商超300家,这正是因为宜家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
8月22日,宜家中国区总裁An-naPawlak-Kuliga(安娜)对外介绍,2020财年将是宜家进驻中国市场20年以来总投资额最大的一年,将达到100亿元,具体将用于产品研发、服务升级、数字化探索等方面。此外,宜家还在评估和计划更多项目,接下来两年的投资额会进一步增加。
据了解,在渠道方面,宜家将开发、融合全新的线上和线下渠道。宜家表示将全面升级现有商场,上海徐汇商场将成为全球首家。另外,在扩大线上和线下渠道的覆盖方面,未来4个月内,宜家将在广州、郑州、贵阳和长沙再开4家新商场,并且还会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覆盖范围。
据宜家方面透露,在它未来的战略中,三四线城市也将被纳入进来。此外,宜家还会在距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开设小型商场,首家小型商场将于2020年春节前在上海开业,AnnaPawlak-Kuliga表示:“我们做了很多调查,相信通过小型商场我们可以更加贴近客户。同时在商场的设计方面,我们会用更创新的方式来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家居的需求。”
另外,宜家于2019年7月8日成立了宜家中国数字创新中心。作为一个全新的业务部门,该中心将致力于提升宜家整体数字化能力。
在2018年10月推出电子商务至今,其业务范围已覆盖227个城市。“我们在做全渠道策略规划的时候相对谨慎,要做足各方面的市场调研。同时,我们认为在战略设定方面必须要保持灵活机动的态度,要看市场的发展和演变,看市场是如何扩大的,然后实时去调整策略战略”,AnnaPawlak-Kuliga说。